
河南經濟報記者 劉海林 通訊員 崔倩
一個自然村配備一名聯絡法官,將法官姓名和聯系方式上墻,這是湯陰法院實施“一村一法官”給人最直觀的印象,但就是這一步小小的操作,卻蘊含了大大的司法能量。
前不久,湯陰法院立案庭庭長張麗接到了宜溝鎮某村李某撥打的求助電話?!皬埛ü?,您好,我實在是沒轍了,請您幫幫我?!痹瓉?,李某的父母因車禍不幸離世,當親戚朋友還沉浸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中時,四兄妹卻因“死亡賠償金”的分配開始了爭奪大戰。兄妹之間誰也不愿意讓步,完全置親情于不顧,關系越鬧越僵,李某的大姐更是揚言要將兄弟姐妹訴至法院。眼看著問題愈演愈烈,在村干部的建議下,李某撥通了懸掛在村委會的“一村一法官”聯系牌上包村法官張麗的電話。
張麗在了解情況后,隨即聯系到村主任,并到前進村進行走訪,梳理分析爭議焦點,本著家和萬事興的理念,向四兄妹耐心釋明法理。于法而言,死亡賠償金并不屬于遺產的范圍,不能將死亡賠償金視為遺產,同時,死亡賠償金也不是給死者的“賠命錢”,而是對死者家屬精神上和家庭損失的一種補償,四兄妹均有權依法分割。于情而言,曾經的脈脈親情經過一次次的爭吵,甚至對簿公堂,只會讓大家庭越走越遠,沒有誰能是真正的贏家,做為兄妹應該相親相愛,互相扶持。于理而言,你們現在都已經身為父母,換位思考,你們老了之后看見現在的情景,心里是什么感受?別人又會怎么看?聽了法官的話,四兄妹都沉默不語,張麗趁熱打鐵繼續耐心開導勸解,終于化解了四兄妹心中的“毒疙瘩”,愿意好好依法解決問題?!胺ü俚酱謇镛k案,在家門口說事兒,方便、快捷,不僅接地氣兒,也避免了鄉里鄉親對簿公堂而留下仇怨?!淮逡环ü佟媸菫槊褶k實事啊!”村干部贊不絕口。
像這樣的包村法官,在湯陰縣每個社區、村莊都有,這得益于湯陰法院為推進訴源治理,助力“無訟鄉村(社區)”建設而建立的“一村(社區)一法官”聯系機制。包村法官會不定期走進鄉村,對人民調解員和村民進行法律培訓,開展法治宣傳、矛盾排查、巡回審判等工作,以“小切口”撬動基層“大治理”,更好的服務鄉村振興、服務基層社會治理、服務人民群眾,打造“家門口”的訴訟服務。
編輯:薛艷真